通辽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实践中展现新作为。2022年,全市有19个集体、28名个人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个、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7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5个。
通辽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市委党校主体班次授课内容,列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必修课程,列为基层组织“三会一课”和党员必学内容。2021年以来,市旗两级举办主体班次311期,100%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程,民族理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占比达到主体班次10%以上。市级重点培训党员1970人,旗县普遍培训6.1万人,基层党委兜底培训7.76万人,基层党组织书记讲党课5806次。
守好学校主阵地,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4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4.4万名教职工全员参加。在全市大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领域、常态化开展社会面宣传教育。全面启动“一周两月”系列活动,采用“主场活动+专项领域”相结合的宣传方式,通过举办知识竞赛、体育竞赛、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召开集体学生会、发放宣传手册和宣传品、开展送政策下乡等活动,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2021年以来,全市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等各类活动1.1万余场次,受众71万余人次。
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形有感有效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常态化开展烈士公祭、红色故事征集、红色线路体验等主题活动。全市各级群众性文化团体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月月传”“中华民族一家亲共圆伟大中国梦”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汇演”等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场次。坚定做好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工作,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截至目前,全市义务教育学校1至9年级已实现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覆盖,高一年级全部开始使用国家统编教材。
通辽市坚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则,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建设现代化新通辽、创造美好生活。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2022年,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5.7万人,全市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1.63万人。落实“技能内蒙古”行动,推动各族适龄劳动力职业培训全覆盖,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2.54万人次。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成立通辽乡村振兴学院及市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选派840支工作队、1816名干部开展乡村振兴驻村帮扶。2021年、2022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22.61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783个。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7689元,同比增长13.48%,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今年,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打造“优先受理、优先移送、快速办理”的工作模式,强化端口前移,做优涉企案件受理、流转、移送等工作,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