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通辽市中心支行深入实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完善与乡村振兴发展相适应的金融供给体系,加大“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力度,涉农信贷规模大幅增长。截至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731.06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达48.9%,较去年同期增加106.09亿元。
强化政策引领,凝聚多方工作合力。制定《关于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专项行动方案》,会同市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乡村振兴金融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倾斜。
用足政策工具,涉农信贷显著上升。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投放力度,通过创建“再贷款+特色产业”“再贷款+乡村振兴示范乡”“再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点”,不断加强货币政策传导质效。截至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贷款余额分别为731.06亿元、348.67亿元、356.09亿元,贷款规模创历年新高,涉农贷款增速位列全区第一。
实施精准“滴灌”,全力贷动春耕备耕。聚焦春耕备耕生产特点,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开展助企暖企春风行动,制作并推介通辽市春耕备耕金融产品电子手册,撬动惠农助农的信贷资金,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领域,陆续推出“粮食贷”“农易贷”“仓储质押贷”“粮食收储贷”等信贷产品,开辟“核心企业+粮贸企业”“订单融资+存货质押+保证担保”等涉农企业融资新路径。截至6月末,全市各金融机构投放春耕备耕贷款52亿元,支持农牧户6.5万户。
聚焦产业链条,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按照“特色产业+”发展思路,为每个特色产业“量身定制”特色信贷产品,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草原肥牛贷”“惠牛贷”“辣椒贷”“黄金玉米贷”等40余种信贷产品,推出“活体抵押+未来预期收益质押”“银行+核心产业+N”等农业产业链融资模式。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专项行动,将肉牛、玉米、红干椒等7个特色农牧产业和荞麦、蒙中药、果蔬等23个特色农畜产品纳入专项行动项目库,指导辖内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特色农牧产业贷款185.6亿元、特色农畜产品贷款32.8亿元,支持市场主体超过10万户。
突出科技赋能,不断提高服务质效。打造多层次、高效率、广覆盖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动产融资等方面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研发以牛脸识别为代表的“黑科技”信贷产品矩阵。指导农行通辽分行推出“智慧畜牧贷”产品,探索“牛脸技术+保险”模式,单笔发放活体抵押贷款金额达5000万元,单笔发放额度位居全区第一。建行通辽分行、邮储银行通辽分行、工行通辽分行分别推出“裕农快贷”“肉牛创业贷”“兴农快贷”等线上金融产品,刷新当日申请当日放款的“通辽速度”。
推动重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深入开展“送码入户、‘码’申马贷”、农业信贷直通车等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组织金融机构到村入户开展摸排,量身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保持对脱贫地区信贷投放不减、政策不松。6月末,全市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余额5.27亿元,有效带动11505户脱贫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发展生产。
强化银担合作,破解小微融资难题。构建“银行+担保+农户”精准联动机制,创新推出“助保金贷”产品,按照“资金池”资金放大10倍授信额度的原则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助保贷业务。围绕通辽市优势特色农畜产业,推出“乡村农担贷”“奶牛贷”“肉牛保”“玉米收购贷”等10余款担保产品,通过信用保证担保降低服务门槛,截至6月底,通辽农担公司累计为全市9996户农牧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及农牧民提供信贷担保支持,累计担保额度25.6亿元。
今年,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打造“优先受理、优先移送、快速办理”的工作模式,强化端口前移,做优涉企案件受理、流转、移送等工作,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