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长期以来,黄花塔拉苏木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的经验方法,把基层党建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贡献黄花塔拉力量。
面对耕地分散不均,翻地、播种、收割不利的困境,各嘎查党支部积极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将“小”农户融入“大”产业。截至目前,苏木22个行政村中,有14个嘎查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占苏木总村数的63.6%。村集体以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农户以土地、资金、机械设备、劳动力等入社入股,明晰村集体股权与入社农民股权,以此将群众组织起来,将村集体资产、资源利用起来,建立起村集体与群众的利益共同体。
2023年,全苏木在6个行政村2.72万亩耕地实行“集体经济组织+农机手+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化经营模式。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类社会化服务模式下,为苏木500户农户在耕种防收四环节服务作业至少减少成本81.62万余元,全年为集体增加经营收入426.5万元,集体增加纯收入131.48万元,500户小农户增加纯收入39.44万元。
以上黄花塔拉嘎查为例,通过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导小组、推进村干部责任制,上黄花塔拉嘎查不断推动社会化服务工作扎实健康运行。农户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组织缴纳托管费用,服务组织与农机手签订租赁农机合同,由服务组织提供耕地深翻、播种、植保、收割等粮食生产单程或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机手负责实施本村托管小农户的耕种防收等农机服务工作。此种模式下,整合成片作业使得每台大型车具节省更换作业面所导致的路程燃油费用0.4万元,同时解决小农户因耕种面积零散,找车难无法及时作业的问题。4台大型玉米收割机一条龙服务,日收割面积达400亩以上,相比以往节省作业天数5到10天左右。
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通过获取土地承包费用和务工、发展庭院种养殖等N种有效措施,实现年收益多点开花。例如,苏木现有占地17亩的暖棚14栋,14栋暖棚中7栋种植香瓜,7栋种植普罗旺斯西红柿,暖棚中每天雇佣农户10余人,每人每天务工费134元。自去年11月份至今,共雇佣农户800余人次,带动农户增加收入12万余元。集体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经营大大节省成本且缩短作业时间,让农民在灵活性劳务输出的同时,提高大棚栽植技术,实现学技、增收双赢。
除土地集约化经营外,苏木养殖小区建设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有力遵循。巴彦敖包嘎查建设人畜分离养殖小区项目共3期,养殖小区做到种植区、养殖区、仓储区、管理区“四区”分离。在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下,通过集中建设、集中采购、集中防疫、集中上市,有效减少养殖户开支,牛犊成活率高,养殖效率不断提升。养殖小区不仅实现“人畜分离”改善村内人居环境,在增加养殖户收入的同时,还利用项目分红资金提高苏木监测对象等重点人群收益,解决嘎查部分空闲劳动力就业问题,妇女、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均可以参与到牧业生产各环节中。与此同时,养殖小区建设实施还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如贮玉米、牲畜饲料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
下一步,苏木党委政府将进一步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配强班子,发挥村级党组织在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建工作中“一线指挥部”作用。大力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使之成为改革创新的“行家里手”。坚持因地因村制宜,以党支部领办为基本框架,积极发展关联产业联合社、产业联盟等模式,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活力。立足各村村情优势及产业发展基础,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原则,科学筛选除一般传统种养殖业以外的,适合各村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致力打造一批现代食品、农畜产品加工等富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主导产业,切实增加土地收益及农民收入。
今年,科尔沁区人民检察院12309检察服务大厅设立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打造“优先受理、优先移送、快速办理”的工作模式,强化端口前移,做优涉企案件受理、流转、移送等工作,提高案件办理效率。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