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切换旗县市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科学家研发成功无损高准确度监测粮食霉变新技术
[ 编辑:admin | 时间:2023-04-15 17:25:58 | 浏览:113次 ]
分享到: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减损与真菌毒素防控创新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有机挥发物响应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阵列,可以实现粮食霉变的高准确度监测。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我国粮食产后损耗每年高达700亿斤,几乎相当于产粮大省吉林一年的粮食总产量。霉变是导致粮食产后损耗的主要原因,开展粮食仓储霉变检测监测意义重大。虽然传统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气相色谱质谱法和“电子鼻”等霉变检测方法均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优点,但是存在样品预处理耗时、检测设备昂贵等问题,制约了粮食霉变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

  该研究通过在大肠杆菌中筛选响应粮食霉变前期标志性有机挥发物的启动子,构建了融合14种应激响应启动子和发光细菌荧光素酶基因的全细胞生物传感器阵列,结合优化的机器学习模型,在花生和玉米发生霉变前2天可实现高达95%和98%准确度的预测;对霉变与健康花生、玉米的区分准确度达到100%。研究结果表明,全细胞生物传感器阵列可实现对粮食霉变前期的无损高准确度监测。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通讯员 杨明珠)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jhazmat.2023.131030

  霉变检测图片1_副本2.jpg


上一篇:科学家研究发现纳米介导双链RNA可防治番茄潜叶蛾
下一篇: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 III 级响
发布评论
称呼:
验证码:
内容:
用户评价
种植技术更多>>
  • 白灵菇栽培技术

     白灵菇菇体洁白,味道鲜美,香味浓郁,是目前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十大珍稀食用菌之一,也是一种天然营养保健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我国野生白灵菇仅产于新疆木垒、青河、托里、塔城、阿勒泰等地区,且产量逐年下降。人工栽培白灵菇始于1997年,目前栽培基地遍及南北各省,尤其京、津、冀、鲁、豫省区生产规模较大,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各大宾馆、酒店或出口,市场价位较高。   1..

    浏览量:551次发布时间:2023-04-19
  • ·“北蜜1号”与“中栗6号”南瓜新品种
  • ·“中嘉早17”——长江中下游推广面积最大的早籼稻品种
  • ·“雪兰红”——酿造干红山葡萄酒新品种
  • ·“春蜜、春美”——早熟、自花结实、全红型桃新品种 
  • ·阳光2009”——双低高产高抗油菜新品种  
  • ·“中单909”——高产玉米新品种
  • ·功能性西瓜——高番茄红素、瓜氨酸含量西瓜新品种 
  • ·科学家研究发现纳米介导双链RNA可防治番茄潜叶蛾
  • 相关栏目